湘劇
2013年10月04日 11:33來源:大眾網(wǎng)
湘劇,即湖南省的地方戲曲劇種,流行于長沙、湘潭一帶,源出于明代的弋陽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黃等聲腔,形成一個包括高腔、低牌子、昆腔、亂彈的多聲腔劇種。劇目以高腔、亂彈為主,如《琵琶記》、《白兔記》、《拜月記》等。
湘劇,即湖南省的地方戲曲劇種,流行于長沙、湘潭一帶,源出于明代的弋陽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黃等聲腔,形成一個包括高腔、低牌子、昆腔、亂彈的多聲腔劇種。劇目以高腔、亂彈為主,如《琵琶記》、《白兔記》、《拜月記》等。
湖南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主要以長沙、湘潭為活動中心,主要流行于“長沙府十二屬”(即長沙、善化、湘陰、醴陵、湘潭、湘鄉(xiāng)、寧鄉(xiāng)、益陽、攸縣、安化、茶陵)湘南東部17個縣市,江西與湖南毗鄰的北起修水、南至吉安的各縣,廣東的坪石、岐門、樂昌、桂頭、犁市、韶關(guān)等地。當(dāng)時民間習(xí)稱為“大戲班子”、“長沙班子”或“湘潭班子”,一度被稱作“長沙湘劇”。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初審編輯:
責(zé)任編輯:楊凱
責(zé)任編輯:楊凱
本文相關(guān)新聞
網(wǎng)友評論[點擊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