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视频麻豆-日日日日夜夜夜夜香蕉-8xpy在线观看视频精品-日本电影二区三区四区

沒吃過把子肉 別說你是“老濟南”

2014-05-08 19:57來源:大眾網
分享到:

一塊把子肉、一個醬雞蛋、一塊炸豆腐,再加一碗澆了肉湯的米飯,這就老濟南人的一頓午飯“標配”。這一頓飯不過10來塊錢,卻吃出了老濟南上百年的滋味。把子肉很普通,它比不上紅燒肉的口感精致,也比不上九轉大腸的賣相華麗;把子肉也不普通,它是濟南的美食代表,是濟南人忘不了老滋味兒,也是濟南最原汁原味的美食回憶和傳承。

  編者按

  濟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是國家公布的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門塔、被譽為“海內第一名塑”的靈巖寺,均在這片土地上默默佇立千年。濟南,誕生了許多中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名君大舜、神醫(yī)扁鵲、名將秦瓊、名相房玄齡……著名詩人李白、杜甫、黃庭堅,詞人李清照、辛棄疾,著名小說家劉鶚,近代文豪老舍等都曾在濟南生活工作游歷,故有“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之佳譽。

  濟南,不僅人杰輩出,更有天賦地靈,風景秀麗,泉水眾多,城內72名泉爭涌,尤以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zhí)端拇笕壕秘撌⒚怨畔碛小凹壹胰、戶戶垂柳”之譽。千佛山峰巒秀麗,守護南界;大明湖潤物無聲,滋潤北城。而“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也成為濟南的獨特風光。濟南,在4000多年的歷史長河里,留下諸多古老建筑、千年大樹、特色名吃、名家橋段、奇人軼事、雋永典故。

  濟南,值得去追本溯源,值得去重走一遍,值得去再書畫卷。即日起,大眾網濟南站推出人文地理類新聞欄目——《城·事》,在現實中勾勒濟南背影,在往事中講述濟南印象,在歷史、現在、未來的穿越交錯之間,記錄濟南,愛上濟南。

 

 大米干飯把子肉,香噴噴的吃個夠。

 把子肉講究的是肥而不膩,瘦而不柴。

傳統把子肉小店內,店老板給顧客盛飯

一個大桶內盛滿剛燉好的把子肉

肥瘦相間的把子肉噴香撲鼻

色香味俱全

把子肉午飯“標配”

小店并不起眼,卻顧客盈門。

  文/片 大眾網記者 張娜 

  一塊把子肉、一個醬雞蛋、一塊炸豆腐,再加一碗澆了肉湯的米飯,這就老濟南人的一頓午飯“標配”。這一頓飯不過10來塊錢,卻吃出了老濟南上百年的滋味。把子肉很普通,它比不上紅燒肉的口感精致,也比不上九轉大腸的賣相華麗;把子肉也不普通,它是濟南的美食代表,是濟南人忘不了老滋味兒,也是濟南最原汁原味的美食回憶和傳承。

  一聲吆喝:吃飯去,大米干飯把子肉啊

  一到飯點兒,濟南街頭常常聽到三五好友這樣的對話:“走,我請客,大米干飯把子肉!”大家找一家味道正宗的小店或者地攤,則席而坐,一人面前擺兩個大碗,一碗是澆了肉湯的大米飯,一碗是盛了把子肉、面筋、雞蛋、炸豆腐的“硬菜”。

  一頓飯下來,嘴里吃得香濃,肚里吃得結實。這樣一頓午飯,就是濟南人最常見、最常吃的工作餐了。

  一個小店:熱騰騰的把子肉是最招人的菜肴

  這不,又到午飯時間了,路邊的快餐店、小吃店、小攤上,把子肉又熱騰騰出鍋了。

  5月7日,還不到11點,位于經四路的“趙家好米干飯把子肉”小店門口已經顧客盈門了。不足50平方米的小店內,一張大案板,上面擺滿一大簸籮蒸好的米飯,旁邊一個大桶內,一塊塊燉得油汪汪的把子肉浸在冒著熱氣的肉湯里,光聞一下,就被這濃郁的肉香勾得口水直流。案板上還有10來個大盆,醬雞蛋、醬豆角、醬海帶、醬辣椒、四喜丸子、炸豆腐、燉土豆,盛得盆滿缽滿。

  “一碗米飯,一塊把子肉,再來個雞蛋、炸豆腐。”一位顧客站在案板前點完菜,43歲的店主趙云喜麻利地盛好、打包,然后招呼下一位顧客!斑@個時間來的,都是打包帶走的,11點半到中午1點,是最忙的時候!壁w云喜邊忙邊說。

  傳統的招牌、傳統的菜式,趙云喜的小店并不起眼,卻吸引著周邊很多市民來吃飯。小店門外的空地上,也支起了矮桌?斓12點了,顧客多起來,隊伍都排到店門外面了,店內店外的矮桌上幾乎滿客。

  一個理念:肉做正宗了才是店面長久生存之道

  趙云喜的小店已經干了10余年,來的多是老顧客,周邊的居民沒有不知道這家店的。說到底,大家都是沖著他做的把子肉來的。

  “好久不吃,就想這個味道。”店內一位顧客陳先生這樣說。陳先生是老濟南人,他原先住在經四路,是趙家把子肉的?,如今搬到了邢村立交,每次來西邊辦事兒,總要找來這家店吃上一頓飯。這次,陳先生依然點了“標配”。

  用食客們的話說,就是趙云喜做的把子肉格外正宗,肉肥不膩,瘦而不柴,入口酥爛滋味醇厚。

  趙云喜說,他的店面之所以開得長久,全憑把子肉正宗。趙云喜的父輩就是做把子肉的,研究了多年,有了自己的一套配方,后來將秘方傳給趙云喜,趙家的小店才一直紅火。

  一道魯菜:其實普通人家也能做把子肉

  其實,把子肉的制作并不復雜,它是濟南獨有的一道名菜,屬于魯菜系。普通人家都可以做把子肉,把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切長條,用麻繩捆在一處,煮好,放在醬油中燉至酥爛。把子肉講究用醬油來烹調,不放鹽,不加糖,在只有醬油八角的高筒瓦罐中燉熟,火候足到,一起封,香氣四溢。趁熱連肉帶汁澆在白米飯上,十分鮮美。

  把子肉在濟南有上百年的歷史,幾乎老濟南人都會制作,但要做得好吃,還是那些有傳統配方燉制的把子肉。

  一個疑惑:傳統把子肉店還能堅持多久

  現在的濟南,生活和工作節(jié)奏快,很多傳統把子肉店改成了快餐店。快餐店也賣把子肉,但以菜為主,肉為輔。而像趙家這樣依然保持著傳統菜式的小店很少了,這種傳統把子肉店多以肉為主,菜為輔。

  “傳統店不如快餐店賺錢!壁w云喜的媳婦說,她兒子已經18歲了,正在當兵,退伍后如果找不到好工作,就接手父親的把子肉店。趙云喜兩夫妻也在考慮同樣的問題,如果兒子接手,另換店面,是不是也要改成快餐店。但是趙云喜也知道,很多老顧客就是沖著他家的這個傳統店來的。這讓兩夫妻也很糾結。

  盡管糾結,趙云喜依然想把父輩留下手藝傳承下去。他也學著年輕人那樣,注冊了QQ,申請了郵箱,上網和網友們交流制作把子肉心得,順便宣傳自己的傳統老店,這也吸引了一批慕名而來的年輕食客。

  相關鏈接:

  把子肉最早來源版本眾多

  吃完把子肉,再來說說把子肉的歷史。

  資料顯示,把子肉的來歷,據說與古時的公祭有關。說是古人公祭之后,要把祭祀用的肉切成長方塊分給參祭眾人,由于這種長方肉塊分割時必須扎縛上青蒲草或馬藺草,形成“扎把”的形式,故稱“把子肉”。參祭的人把這些肉拿回家用醬燉著吃,漸漸就有了把子肉這種特定的美味吃食。其實,把子肉作為小吃,除濟南外別處也有,只是濟南的把子肉別具一格最有特色。

  把子肉來源還有一說,相傳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劉備、關羽、張飛彼此惺惺相惜,決定“拜把子”。哥仨要喝“拜把子”酒,,就把豬肉、豆腐、雞蛋等食材放在一個鍋里煮。后來,大家就把這種燉好的五花肉稱為把子肉。

  延伸閱讀:

  網傳濟南“把子肉地圖”

  1、燕子山路老趙家

  傳說中趙家米飯有“四不賣”,即陰天下雨不賣、法定節(jié)假日不賣、只買肉不買飯不賣、心情不好你不賠笑臉不賣,而且絕對沒有找錢讓利舍零之說。即便這樣,他出攤的時候,總有人排隊等著賠笑臉,就為了買他的把子肉。

  2、段店老曹家

  濟南老吃把子肉的行家一定記得20年前經七小緯六路路口排隊買飯、站著吃肉的情景,那就是老曹家鼎盛時期的寫照。

  3、國貿老店

  幾乎所有吃把子肉的出租車司機都知道國貿的把子肉。在龍都國際大酒店街道斜對過的巷 子口,每天早上都停滿了出租車,大家好像都是來吃肉的,有時候感覺簡直是在搶,不管上來什么,轉眼就光了。

  4、大觀園王家百年老店

  經五緯二路口西側的王家米飯老店著實紅火,每到飯時,總有人的拿著大喇叭喊:“王家米飯、百年老店!”來吃的人也絡繹不絕,帶動著周圍開了好幾家米飯鋪。

本文相關新聞
分享到:

初審編輯:劉寶才

責任編輯:楊凱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