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聲喧嘩時代,誰在“惡作劇”?
2014年03月21日 10:15來源:大眾網(wǎng)
有人說,謠言、假新聞之所以最容易從網(wǎng)絡(luò)中產(chǎn)生,與其本身較低的傳播門檻、瞬時的傳播速度、無限的傳播空間等特質(zhì)有關(guān)。這話本沒有錯,但越是這樣的現(xiàn)實,不越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對自己負責、對自己傳播的信息負責嗎?雖然我們無從查證究竟是誰把這段視頻傳上網(wǎng),又是誰將標題改為“青島市技師學院老師持掃帚暴打?qū)W生”,但顯而易見,如果沒有這“惡作劇”般的行為,就不會有后來的風波。也許,始作俑者并沒有什么惡意;也許,只是覺得逗人發(fā)飆很好玩,但這并不能回避其所造成的惡劣后果。事實上,學會“自我把關(guān)”不僅是自媒體時代每個人起碼的媒介素養(yǎng),更是轉(zhuǎn)型中國最最亟需的公民精神,它甚至關(guān)乎我們這個民族能否平靜、順利地駛過“歷史的三峽”。
大眾網(wǎng)特約評論員 王垚烽
3月19日,一則名為“青島市技師學院老師持掃帚暴打?qū)W生”的視頻在網(wǎng)上瘋傳,視頻顯示,在一間教室里,一名男子手持掃帚,對身著校服的學生挨個進行毆打。大眾網(wǎng)記者為此采訪了青島市技師學院,學校經(jīng)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視頻中打人的并非該校教師,而是該校一名學生,所謂“暴打”也不屬實,實為同學間的“惡作劇”。并且視頻標題遭到了篡改,視頻中“啪啪”的打人聲系配音。
“校長猥褻幼女,老師暴打?qū)W生,這世道究竟怎么了?”這是該起事件被傳上微博后,我看到的一位博主的跟帖留言。的確,如果僅僅根據(jù)微博上那只言片語的描述,很容易激發(fā)起人們類似的憤怒,這既是由于事件本身的張力和沖突性所致,也與時下的校園丑聞所營造的輿論大環(huán)境有關(guān)。但現(xiàn)實的吊詭之處恰恰在于,很多時候眼見并不一定為實,當“惡作劇說”取代“暴打論”,成為事件的最終真相,打臉的豈止那些憤憤難平的圍觀者?
事實上,類似的遭遇我們已經(jīng)撞上不止一次。還記得此前發(fā)生在北京街頭的那起所謂“老外扶大媽遭訛詐”事件嗎?同樣的勁爆開頭,同樣的群情激奮,同樣的劇情突變,還有同樣的尷尬收場。問題是,如果我們?nèi)斡蛇@樣的情況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xiàn),那么不僅原本無辜的當事人可能“躺槍”,而且勢必透支網(wǎng)絡(luò)的公信力,這對誰都沒有好處。
有人說,謠言、假新聞之所以最容易從網(wǎng)絡(luò)中產(chǎn)生,與其本身較低的傳播門檻、瞬時的傳播速度、無限的傳播空間等特質(zhì)有關(guān)。這話本沒有錯,但越是這樣的現(xiàn)實,不越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對自己負責、對自己傳播的信息負責嗎?雖然我們無從查證究竟是誰把這段視頻傳上網(wǎng),又是誰將標題改為“青島市技師學院老師持掃帚暴打?qū)W生”,但顯而易見,如果沒有這“惡作劇”般的行為,就不會有后來的風波。也許,始作俑者并沒有什么惡意;也許,只是覺得逗人發(fā)飆很好玩,但這并不能回避其所造成的惡劣后果。事實上,學會“自我把關(guān)”不僅是自媒體時代每個人起碼的媒介素養(yǎng),更是轉(zhuǎn)型中國最最亟需的公民精神,它甚至關(guān)乎我們這個民族能否平靜、順利地駛過“歷史的三峽”。
當然,鬧劇之所以會發(fā)酵成公共事件,作為中介的傳播者,尤其是那些加V的大咖、媒體的公共賬號,同樣負有責任,同樣應(yīng)該反思。當我們越來越習慣于“隨手轉(zhuǎn)”、“隨手評”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萬一所轉(zhuǎn)、所評的“新聞”根本不存在,或者存在嚴重的事實偏差,那會怎樣?答案是,不僅會幫倒忙,擴大其負面影響,同時,對于自身的聲譽也是一種不可挽回的損傷。一旦沒有了公信,成了散布流言的“中轉(zhuǎn)站”,那么不論對傳統(tǒng)媒體還是自媒體來說,不啻一種致命的打擊。睽諸古今中外那些屹立不倒、受人敬仰的媒體,哪一家不是像愛惜生命一樣地愛惜自家的招牌?
眾聲喧嘩時代,誰在“惡作劇”?是時候好好想想這個問題了。否則,說不定明天睜開眼,你就可能成為那個訛人的“大媽”、那名打人的“老師”,那可如何是好?
責任編輯:王凱
本文相關(guān)新聞
網(wǎng)友評論[點擊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