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記者 趙兵
“聊城××地區(qū)(縣)出現(xiàn)搶孩子事件,請趕緊散播!”“威海環(huán)翠區(qū)溫泉鎮(zhèn)欒家店村,一兒童被拐賣后遭挖心臟!薄扒鄭u棧橋疑似有人拐賣兒童!薄绻阍谏綎|,如果你有朋友圈,那你在近幾天肯定看到過這樣的消息,經過警方和媒體調查,大部分都被證實為虛假消息。
據不完全統(tǒng)計,我省出現(xiàn)類似傳言的城市,至少有9個,包括濟南、青島、煙臺、威海、日照、聊城、泰安、淄博、臨沂等地。媒體、警方不間斷辟謠,但類似謠言還是在朋友圈瘋傳。近期網上熱炒的“拐賣判死”更為丟孩子傳言營造了輿論氛圍!袄莵砹恕钡墓适虏粩嗌涎,消費的是大眾的愛心,更讓人憂慮的是,類似謠言在沖擊人們的心理防線,造成恐慌。
警方辟謠“青島棧橋疑似有人拐賣兒童”。
日照出現(xiàn)偷孩子謠言,日照警方及時辟謠。
謠言都長啥樣?有人名有地點,蠻像真事
既然是謠言,一定要危言聳聽,各類殘酷到令人發(fā)指的行為都會一一列舉,一定要選人群最多關注度最高的地區(qū),這樣才會讓人產生“哎呀媽呀,這事就發(fā)生在我身邊,不轉不是中國人”的感覺。請看以下幾個案例。
青島版本:“今天金街和永旺各被搶走一兒童,媽媽被推倒硬搶的,永旺處被搶兒童被救下,全部以器官販賣為主,已得到熟悉警察證實,最近確實有一幫人在本市做此違法勾當,提醒不要媽媽一人帶孩子出行,防范年齡3-9歲兒童。最近太猖狂了……”
日照版本:“家長注意!來自二小的信息:今天二小學校門口出現(xiàn)可疑偷小孩的人,二班張百淇中午放學出來時,一個不認識的阿姨拉住百淇的手,問媽媽的電話和名字,說她媽媽出差了,讓她接百淇回家。幸虧班主任老師沒放,小飯桌阿姨及時到達揭穿了謊言,請家長多囑咐孩子注意安全,沒有人接的一定要回來找小飯桌阿姨!……這是二小三年級五班的家長發(fā)的!多一份傳遞多一些救助!
泰安版本:“今天上午一個十多歲小男孩在錦繡花園小區(qū)附近被人拐走了,小男孩能說出他的名字——汪雄。從監(jiān)控上看是被一個四十多歲男人抱走了,現(xiàn)大人都急瘋了,有線索酬金10萬!”
硬搶、器官販賣、繁華商圈或者學校,有名有姓,這幾個元素一組合,妥妥的大片即視感,產生的效果則是引發(fā)恐慌性轉發(fā)。從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被騙,到單身媽媽被搶,群體愈發(fā)弱勢。說法從“販賣孩子”到“販賣孩子的器官”,手段愈發(fā)殘忍、恐怖。不少人看到有朋友在朋友圈發(fā)布出現(xiàn)人販子的消息,第一反應是恐慌,第二反應是轉發(fā),可轉來轉去,發(fā)現(xiàn)根本就不存在這件事。
傳播心理剖析: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每年高考季,最火的一個人肯定是白婭倩,因為她年年都會丟失準考證。這個經典的虛假信息已經讓不少人上當,以至于有人笑言:傳播白婭倩丟失準考證的人都該交點智商稅,長長腦子了。與之相比,傳播人販子偷搶販賣兒童的虛假信息,則讓人在傳播的時候更理直氣壯了一些:“萬一是真的呢?”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這可能是大多數(shù)人在看到這些虛假信息并轉發(fā)時的第一反應。對此,專家分析稱,這種心理,正中騙子們的下懷。天津社會科學院輿情研究所研究員畢宏音在接受當?shù)孛襟w采訪時說,“搶孩子”謠言不斷被轉發(fā)有兩點主要原因:一是“寧信其有、不信其無”,關系到人類基礎需要、威脅到人們基本安全的東西,往往最能引起共鳴,這類謠言如此熱傳就正中“痛點”——人們認為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不安全;二是偷搶兒童的謠言,是非常能引發(fā)人們同情心、保護欲望的人和事,人是弱勢群體兒童,事是比較刺激的販賣器官,人們的善良、同情一下子被激發(fā)起來。
在被問起為何會關注和轉發(fā)類似虛假信息時,市民王女士說:“我覺得轉發(fā)就是為別人著想,F(xiàn)在孩子這么金貴,轉發(fā)也是提醒一下親朋好友多多注意。”但王女士們沒想到的是,如果很多人都這樣做,就有可能引起社會恐慌了,畢竟,個人的最佳選擇并非社會的最優(yōu)選擇。
謠言傳播路徑分析,鑒別謠言只需三步
制造謠言、傳播謠言,是謠言能夠病毒式擴散的兩個主要步驟。專家分析,自媒體時代,一些營銷號為了自身利益而進行造謠,或者推波助瀾,在消費大眾愛心的同時,借此來傳播自己的品牌,這是很多網絡謠言的源頭。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志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分析說,微信謠言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人身安全和疾病三個領域。專家學者稱,制造恐慌是謠言傳播常用手段,而謠言又恰好激起我們保護重要親友的欲望。
在傳謠層面,人們的同情心則會讓謠言暢通無阻。青島大學新聞學系副教授姜昕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就搶孩子本身而言,從感情層面上看,這個事件是大家所關注的,在網絡上容易引起共鳴。很多網友會認為,自己的轉發(fā)也算是一份貢獻。從技術層面上看,在沒有自媒體時,民眾都是通過專業(yè)的媒體獲取信息,而這些信息大都是被證實過的。而在自媒體時代,網站防范虛假信息手段能力不足、信息發(fā)布門檻低,以及信息傳播方式的改變,讓很多消息在連源頭都不知道的時候就被廣泛散播,加劇了假消息的盛行。
如何才能鑒別謠言?果殼網主編徐來提出了“三步走”的方法,他說:“查明信息出處,信息中的原始人名、機構名,向專業(yè)人士請教,學會這三項本領,人人有臺謠言粉碎機!
而且,大家更應該關注的是,即使你出于善意,但如果參與了傳播謠言,也是要受到處罰的。濟南市中警方日前提醒市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的信息,特別是此類“偷搶孩子”的信息,一旦大面積擴散很容易引起人們的恐慌。民警介紹,根據《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lián)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利用互聯(lián)網制作、復制、傳播不實信息,散布謠言等擾亂社會秩序的,都屬于違法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十九條明確規(guī)定:捏造或者歪曲事實、故意散布謠言或者以其他方法煽動擾亂社會秩序的,若尚不夠刑事處罰的,處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
大眾網原創(chuàng)深度調查欄目《獨立調查》,于2009年12月1日創(chuàng)刊,以每周至少一期的頻率刊發(fā),先后獲評中國互聯(lián)網站品牌欄目,山東新聞獎名專欄。
欄目緊跟熱點、回應關切,調查傳聞、還原真相,澄清謬誤、明辨是非,勇于向網絡亂象亮劍,堅持弘揚正能量、唱響主旋律,客觀公正做監(jiān)督。欄目始終堅持創(chuàng)新,并成功打通PC端與移動端,重點報道在“兩微一端”同步刊發(fā)。2016年以來,欄目在大眾網時政微信公眾號“爆三樣”落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深度調查的“微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