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dāng)前位置:首頁>新聞>新聞專題>春節(jié)我們在北川>北川新聞
原味記錄:北川的除夕 板房里的年
- 2009-01-26 03:09:37
- 作者:
- 來源:大眾網(wǎng)
- 【新聞?wù)搲?/a>】
- 我要評論
板房里,好客的羌族人民熱情招待記者一行 陳宏發(fā)攝
1月25日,已經(jīng)是除夕了。對于中國,對于四川,這都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天。我們一行中午來到曲山鎮(zhèn)任家坪板房區(qū)。鞭炮聲、紅燈 籠、紅對聯(lián)、熏制的臘肉,這些元素讓這里已經(jīng)有了過年的氛圍。板房區(qū)里住著5000多戶人家,他們已經(jīng)在這里住了半年,板房早已成了他們 的家。
板房區(qū)的主路上,車輛已經(jīng)很少,超市還在營業(yè),孩子們在一起嬉笑打鬧!敖o他們撩褲腳,一會他們就來拿新衣服過年了”一位婦女坐在 縫紉機前忙碌著對記者說,“下午就不干了,回家過年”。一間貨鋪里,擺著各種各樣的青菜,“價格和往年差不多”,老板告訴記者,“沒 地種菜了,今年都是買菜過年!币晃唤凶魅~欖的河南小伙子,支援為板房里的群眾寫春聯(lián)和“!弊郑郝(lián)內(nèi)容以感恩為主。小伙子的手凍得通紅,而身邊還有大量要寫春聯(lián)的百姓。
當(dāng)穿行在排排板房之間時,一位叫劉明翠的羌族婦女盛情把我們讓進(jìn)了板房。“你們過年回不來家里,來我們這里吃團年飯吧”。記者出 去買了兩瓶當(dāng)?shù)刈詈玫木,?zhǔn)備做客這戶人家。家里有一位老人,是劉明翠的公公黃振喜,今年72歲的他,在地震中遭遇失親巨痛,他的四兒 子、大兒媳、孫女(懷孕8個月)、重孫子都在地震中遇難了。過年了,身邊一下子缺少了很多親人,老人雖然因為陌生的原因盡量在記者面前 掩飾痛苦,但紅紅的眼睛里說明一切。
小小板房里,我們一行四人和老人以及他的二兒子黃寬福、長孫黃彥明、兒媳劉明翠陪坐團坐在一起。老人獨自倒上了一杯烈酒,讓兒媳 給我們倒上熱啤酒。所謂的熱啤酒,就是將啤酒倒在鍋里,加上枸杞、大棗、冰糖、醪糟,煮沸而成。這熱啤酒比普通啤酒后勁更大。“給您 老人家拜年,祝長壽健康,幸福安康”,記者端起酒杯,敬了老人一杯。老人顫巍巍端起酒杯,輕呷了一口。老人的話不多,說話也是“吃菜 ,吃菜”。黃寬福話也很少,似乎不善于和陌生外鄉(xiāng)人打交道。倒是老人的兒媳劉明翠熱情地敬酒,“你們遠(yuǎn)道而來,我敬你們一杯”,說話間一杯熱啤酒一飲而盡。
好客的羌族人準(zhǔn)備了目前狀況下能準(zhǔn)備出的最豐盛年飯。小小桌子上擺滿了肉菜,有山藥燉骨頭、臘肉、臘腸、澤兒根、胡蘿卜頓酥肉等 等。羌族人有做臘腸的習(xí)慣,買來豬肉和腸衣,做成腸子,吹曬風(fēng)干!巴晔卟藭嘁恍,比如白菜、萵苣、黃瓜、茄子”,劉明翠告訴記者,“今年不行了,地都被泥石流毀了,自己沒辦法種菜,只能買”。曾在青島當(dāng)了三年兵的長孫黃彥明明顯見過世面,熟悉接待客人的禮儀 。三年當(dāng)兵,普通話也會說了,溝通起來也比較順暢,自然話就多了。他告訴記者,“現(xiàn)在的肉和菜只能買,以前家里也種菜,也養(yǎng)豬,過年了,殺口豬,很寬裕的過年。現(xiàn)在肉要10多塊錢一斤,菜也是要從菜鋪買!闭f話間,他搖了搖頭。
孩子就是希望,黃彥明咿呀學(xué)語的女兒高興的笑起來
黃彥明,地震前在一家電子公司上班,現(xiàn)在還沒有復(fù)工。“從今年1月1日起,單位不再發(fā)工資了”,他說,“靠政府的補貼不夠,只能再到 安縣、綿陽打打工”。談起地震,黃彥明告訴記者,自己出生8天的女兒硬是從地震中抱出來的。說話間,他媳婦從板房外走進(jìn),抱著已經(jīng)8個月咿呀可愛的女兒。
地震是繞不過的話題,但主與客此時都不愿過多提及。板房里的春節(jié)過得怎樣,老人只是微微點頭?煅钥煺Z的兒媳坦言,板房里的春節(jié)自 然沒有在自己宅子過得舒坦。當(dāng)問及今晚怎么過的時候,“也是像這樣一樣,喝酒,吃這些菜,看春晚”,黃彥明說“都在板房里,親戚鄰里 出門就能見得到,就等于聚在一起過年了”。
板房里的大多數(shù)人都在地震中失去了親人,所以他們更加珍惜家人們團聚的感覺。很多家的團年飯,也許都夾雜著分離的味道;這一張張迎 接春節(jié)的笑臉,也許都是強顏歡笑,心靈的傷口久久不能縫合。雖然老人的眼睛紅紅的,但畢竟可愛的孩子代表了明天和未來。無論板房里的春節(jié)過得怎樣,北川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迎接新的一年,迎接新的開始。(特派記者 曲濤 1月25日發(fā)自北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