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名涉嫌為俄羅斯充當特工的被告人認罪,被判驅(qū)逐出境,換取4名為西方情報機構工作的俄羅斯人。這是“冷戰(zhàn)”結束后俄美之間最大規(guī)模落網(wǎng)特工交換。
![]() |
俄羅斯間諜嫌疑人查普曼的辯護律師羅伯特·伯姆(左二)與媒體交流。 |
10名涉嫌為俄羅斯充當特工的被告人8日在美國紐約一法庭認罪,被判驅(qū)逐出境,換取4名為西方情報機構工作的俄羅斯人。這是“冷戰(zhàn)”結束后俄美之間最大規(guī)模落網(wǎng)特工交換。
俄羅斯特工認罪
美聯(lián)社報道,10名俄羅斯特工嫌疑人當天戴著手銬出現(xiàn)在曼哈頓聯(lián)邦法庭。一些人穿著囚服,一些人穿著T恤衫和牛仔褲。
他們在庭審中承認,自己為俄羅斯政府工作,但未在美國當局登記。
9人承認自己是俄羅斯公民,其中7人在美國居住期間使用化名。
這些被告人沒有詳細說明他們從事哪些特工活動。
被告人安德烈·別茲魯科夫與另一名被告人葉連娜·瓦維洛娃輕松交談,向旁聽席上自己的支持者微笑并揮手致意。
被告人弗拉基米爾·古里耶夫說,他上世紀90年代初來到美國居住,“接受俄羅斯的指令,與俄羅斯官員會面”。
法官詢問被告人安娜·查普曼,她從一名俄官員那里得到的筆記本電腦“在這次陰謀活動中是否起了推動作用”。查普曼顯得疑惑不解,看了看律師,聳聳肩答道:“是!
10名被告人中唯一一名美國公民薇姬·佩萊斯說,她曾把用隱形墨水寫成的一封信交給接頭人。
前往維也納交接
10名被告人認罪后,法官即刻作出判決。他們遭拘押期間已算服刑,現(xiàn)已服刑完畢,隨后立即離開美國,未經(jīng)允許永遠不得返回。
法新社援引一名不愿公開姓名的美國官員的話報道,認罪協(xié)議規(guī)定,他們當中任何一人日后如果出售案件細節(jié)謀利,所得收入將歸美國政府所有。
佩萊斯的律師說,佩萊斯只得到24小時考慮時間,決定是否接受認罪協(xié)議,不得提出條件。
美國司法部說,美國已經(jīng)同意把他們移交俄羅斯。作為交換,俄羅斯同意釋放4名遭控與西方情報機構有接觸的在押人員。
俄羅斯外交部9日在一份聲明中證實,俄羅斯對外情報局和美國中央情報局同意交換特工。
美國廣播公司報道,庭審結束后數(shù)小時,10名被告人乘坐一架美國政府包機離開紐約,赴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然后前往莫斯科。
美聯(lián)社報道,這架波音767-200型客機9日抵達維也納,停在俄羅斯緊急情況部一架客機后面。兩架飛機停在停機坪遠端。不久以后,俄羅斯和美國飛機先后飛離。
現(xiàn)場報道稱,雙方的飛機在幾分鐘內(nèi)先后到達機場,然后駛向機場較為偏僻的一片跑道,只能遠遠看見一輛小型巴士穿梭在兩架飛機間,承擔“交換間諜”的任務。整個交換過程持續(xù)了近一個半小時,有關交換過程的詳細內(nèi)容尚不得而知。
俄總統(tǒng)簽署赦免令
俄羅斯媒體9日援引俄總統(tǒng)府發(fā)言人的話報道,總統(tǒng)德米特里·梅德韋杰夫已經(jīng)簽署命令,赦免4名為西方情報機構工作的俄羅斯人。
總統(tǒng)府發(fā)言人納塔利婭·季馬科娃說,4人承認,他們對俄羅斯犯下罪行,請求總統(tǒng)寬恕。
伊戈爾·蘇佳金是軍控和核武器專家。他被控向美國出賣情報,2004年被判15年監(jiān)禁。
謝爾蓋·斯克里帕爾曾是上校,因充當英國間諜2006年被判入獄13年。
曾在蘇聯(lián)時期擔任克格勃特工的根納季·瓦西連科1998年涉嫌向美國提供情報被捕,半年后獲釋。他2005年因非法持有武器等罪名被判3年監(jiān)禁。
亞歷山大·扎波羅日斯基曾是俄羅斯對外情報局上校,被控充當美國間諜,2003年獲刑18年。
綜合新華社、《中國日報》鏈接 部分“間諜”有異議
盡管眾多國際人權組織對俄羅斯核武器專家蘇佳金的獲釋表示了歡迎,但蘇佳金的家人卻告訴媒體說,蘇佳金是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簽署認罪書的,他根本不是美國間諜,而且他熱愛俄羅斯不愿離開俄羅斯。
佩萊斯的辯護律師莫雷諾在接受秘魯電視臺采訪時說,雖然俄羅斯政府主動為佩萊斯提供了一套住房以及每月2000美元(約合人民幣1.35萬元)的生活補貼,并且為佩萊斯的孩子提供了前往俄羅斯的簽證和機票,但佩萊斯已決定僅在俄羅斯停留一周時間然后再回到秘魯。
此外,俄羅斯“美女間諜”查普曼也曾表示,與生活在俄羅斯相比,她寧愿在被釋放后返回英國居住。新聞分析 美俄低調(diào)處理“間諜風波”
此前有媒體評論稱,剛剛得到改善的美俄關系可能會受到此次“間諜風波”的影響,不過,美俄雙方均在8日強調(diào),兩國“重啟雙邊關系”的努力并未受到破壞。
交換特工在美國和蘇聯(lián)“冷戰(zhàn)”期間并不鮮見。不過,這次特工風波發(fā)生時,正值美俄致力于重啟雙邊關系。白宮辦公廳主任拉姆·伊曼紐爾在電視節(jié)目中說,總統(tǒng)貝拉克·奧巴馬對調(diào)查特工、作出逮捕決定和達成交換協(xié)議均知情。
一名克里姆林宮人士告訴俄通社記者:“俄美關系中新出現(xiàn)的積極態(tài)度、兩國總統(tǒng)間的高度理解和信任促成了交換協(xié)議。沒有人能破壞這些!
美國國務院發(fā)言人馬克·托納說,美俄關系仍保持“積極”發(fā)展,雙方保持著“密切磋商”。
俄羅斯特工認罪
美聯(lián)社報道,10名俄羅斯特工嫌疑人當天戴著手銬出現(xiàn)在曼哈頓聯(lián)邦法庭。一些人穿著囚服,一些人穿著T恤衫和牛仔褲。
他們在庭審中承認,自己為俄羅斯政府工作,但未在美國當局登記。
9人承認自己是俄羅斯公民,其中7人在美國居住期間使用化名。
這些被告人沒有詳細說明他們從事哪些特工活動。
被告人安德烈·別茲魯科夫與另一名被告人葉連娜·瓦維洛娃輕松交談,向旁聽席上自己的支持者微笑并揮手致意。
被告人弗拉基米爾·古里耶夫說,他上世紀90年代初來到美國居住,“接受俄羅斯的指令,與俄羅斯官員會面”。
法官詢問被告人安娜·查普曼,她從一名俄官員那里得到的筆記本電腦“在這次陰謀活動中是否起了推動作用”。查普曼顯得疑惑不解,看了看律師,聳聳肩答道:“是!
10名被告人中唯一一名美國公民薇姬·佩萊斯說,她曾把用隱形墨水寫成的一封信交給接頭人。
前往維也納交接
10名被告人認罪后,法官即刻作出判決。他們遭拘押期間已算服刑,現(xiàn)已服刑完畢,隨后立即離開美國,未經(jīng)允許永遠不得返回。
法新社援引一名不愿公開姓名的美國官員的話報道,認罪協(xié)議規(guī)定,他們當中任何一人日后如果出售案件細節(jié)謀利,所得收入將歸美國政府所有。
佩萊斯的律師說,佩萊斯只得到24小時考慮時間,決定是否接受認罪協(xié)議,不得提出條件。
美國司法部說,美國已經(jīng)同意把他們移交俄羅斯。作為交換,俄羅斯同意釋放4名遭控與西方情報機構有接觸的在押人員。
俄羅斯外交部9日在一份聲明中證實,俄羅斯對外情報局和美國中央情報局同意交換特工。
美國廣播公司報道,庭審結束后數(shù)小時,10名被告人乘坐一架美國政府包機離開紐約,赴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然后前往莫斯科。
美聯(lián)社報道,這架波音767-200型客機9日抵達維也納,停在俄羅斯緊急情況部一架客機后面。兩架飛機停在停機坪遠端。不久以后,俄羅斯和美國飛機先后飛離。
現(xiàn)場報道稱,雙方的飛機在幾分鐘內(nèi)先后到達機場,然后駛向機場較為偏僻的一片跑道,只能遠遠看見一輛小型巴士穿梭在兩架飛機間,承擔“交換間諜”的任務。整個交換過程持續(xù)了近一個半小時,有關交換過程的詳細內(nèi)容尚不得而知。
俄總統(tǒng)簽署赦免令
俄羅斯媒體9日援引俄總統(tǒng)府發(fā)言人的話報道,總統(tǒng)德米特里·梅德韋杰夫已經(jīng)簽署命令,赦免4名為西方情報機構工作的俄羅斯人。
總統(tǒng)府發(fā)言人納塔利婭·季馬科娃說,4人承認,他們對俄羅斯犯下罪行,請求總統(tǒng)寬恕。
伊戈爾·蘇佳金是軍控和核武器專家。他被控向美國出賣情報,2004年被判15年監(jiān)禁。
謝爾蓋·斯克里帕爾曾是上校,因充當英國間諜2006年被判入獄13年。
曾在蘇聯(lián)時期擔任克格勃特工的根納季·瓦西連科1998年涉嫌向美國提供情報被捕,半年后獲釋。他2005年因非法持有武器等罪名被判3年監(jiān)禁。
亞歷山大·扎波羅日斯基曾是俄羅斯對外情報局上校,被控充當美國間諜,2003年獲刑18年。
綜合新華社、《中國日報》鏈接 部分“間諜”有異議
盡管眾多國際人權組織對俄羅斯核武器專家蘇佳金的獲釋表示了歡迎,但蘇佳金的家人卻告訴媒體說,蘇佳金是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簽署認罪書的,他根本不是美國間諜,而且他熱愛俄羅斯不愿離開俄羅斯。
佩萊斯的辯護律師莫雷諾在接受秘魯電視臺采訪時說,雖然俄羅斯政府主動為佩萊斯提供了一套住房以及每月2000美元(約合人民幣1.35萬元)的生活補貼,并且為佩萊斯的孩子提供了前往俄羅斯的簽證和機票,但佩萊斯已決定僅在俄羅斯停留一周時間然后再回到秘魯。
此外,俄羅斯“美女間諜”查普曼也曾表示,與生活在俄羅斯相比,她寧愿在被釋放后返回英國居住。新聞分析 美俄低調(diào)處理“間諜風波”
此前有媒體評論稱,剛剛得到改善的美俄關系可能會受到此次“間諜風波”的影響,不過,美俄雙方均在8日強調(diào),兩國“重啟雙邊關系”的努力并未受到破壞。
交換特工在美國和蘇聯(lián)“冷戰(zhàn)”期間并不鮮見。不過,這次特工風波發(fā)生時,正值美俄致力于重啟雙邊關系。白宮辦公廳主任拉姆·伊曼紐爾在電視節(jié)目中說,總統(tǒng)貝拉克·奧巴馬對調(diào)查特工、作出逮捕決定和達成交換協(xié)議均知情。
一名克里姆林宮人士告訴俄通社記者:“俄美關系中新出現(xiàn)的積極態(tài)度、兩國總統(tǒng)間的高度理解和信任促成了交換協(xié)議。沒有人能破壞這些!
美國國務院發(fā)言人馬克·托納說,美俄關系仍保持“積極”發(fā)展,雙方保持著“密切磋商”。
王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