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信在打掃十三烈士陵園(3月29日攝)。
一位老人,13座烈士墳冢。40年的光陰里,吉林省琿春市大荒溝村65歲的劉國信義務守護著他心中神圣的十三烈士墓。
身為土生土長的大荒溝人,劉國信從小就知道十三烈士的故事,“那是1938年8月18日,琿春縣游擊隊在參加抗日戰(zhàn)爭的支援戰(zhàn)斗后返回大荒溝休整,日軍得知后趁天不亮發(fā)動偷襲,十三位年輕隊員在戰(zhàn)斗中犧牲,活下來的同志將他們的遺體就地掩埋,合葬在此……”
懷著對英雄的敬仰,劉國信19歲參軍,先后參加海城地震、唐山地震的救援。“軍旅生活讓我更深切理解了生命的意義,知道年輕烈士的付出有多寶貴!眲耪f。
1977年,劉國信退伍回鄉(xiāng)到烈士墓祭拜,看到當年的戰(zhàn)斗遺跡和十三位烈士墓,劉國信決心為英雄們做些什么。從此以后,他每年清明都來祭奠。再后來,他每天都來。
2004年,琿春市政府在大荒溝建設黨史展覽館,修復抗戰(zhàn)遺址,十三烈士陵園成為紅色教育基地之一,劉國信擔任講解任務,每年為上萬名游客講述歷史。
劉國信說,有生之年他將一直守護在這里,春天種花,夏天除草,秋天掃落葉,冬天掃雪,為烈士講述如今的和平生活。
新華社記者 林宏 攝